联系热线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磋商情况回应了记者提问。发言人指出,9月19日,王文涛部长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开展会谈,双方共同商定继续推进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协议的谈判,努力通过友好的对话磋商来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中方以对华磋商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和诚意始终如一,并且已经正式邀请欧方尽快派遣技术团队来华。
据观察者网转引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1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即便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开始生效,其与中国的谈判也仍会持续下去。冯德莱恩是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面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发表这一言论的。她表示,欧盟期望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同中国公平竞争,并且正在和中方就价格承诺或者在欧洲投资等机制展开谈判,以谋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朔尔茨则表示,希望能够在10月底之前达成相关协议。
从欧洲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多数企业都极为反对相关关税。它们反对是基于多重因素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们担忧中国市场会采取关税反制措施,如此一来,它们将失去中国消费者。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此外,从生产端而言,中国在电池和电动车领域扮演着创新者的角色,汽车市场和产业中有诸多创新都源于中国。所以,这些企业不但害怕失去部分中国消费者,更担心错失在中国正在发生的创新机遇。
欧盟的这种做法具有两面性,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在短期内,或许能够减轻其本土汽车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然而从长远角度而言,这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不利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得以发展,依靠的是多年来的技术沉淀、庞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完整供应链所带来的优势,并非仅仅依赖补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这一行为不但会损害欧洲消费者的权益,致使他们购车成本增加且选择变少,而且还可能引发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冯德莱恩在与中国谈判时开出了三个条件,此前双方已经历多轮谈判却无成果。她指出这三个条件是谈判的核心焦点,同时也体现出欧盟在这一争端中的主要诉求。其一是,冯德莱恩要求中国为欧洲车企提供补偿,这些车企由于低价竞争在市场方面遭受了损失。其二,她期望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能够有所提高。其三,冯德莱恩盼望中国企业能在欧洲建立更多制造工厂,从而增加欧洲的就业机会,推动本地经济向前发展。
今年10月,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员德德克发表了一篇名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贸易到投资》的文章。该文章指出,关税举措或许会让消费者承担一定的代价,但也可能为欧洲汽车业提供其发展所必需的喘息之机。不过,要是没有像结构性投资和战略合作这样额外的支持措施,欧洲在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将会丧失。而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欧洲企业一方面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则更担忧错过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良机。
中国机电商会是中方在与欧方磋商中的唯一行业谈判代表,其副会长石永红全程参与谈判。欧盟终裁结果公布后,石永红在接受《国际锐评》专访时指出,欧方发起调查时并没有业界申请,其调查缺乏足够证据且正当性不足,这不过是一种“政治宣布”。在谈判期间,欧盟的技术层面官员原本觉得部分问题能够接受,然而很快就反悔了,这是因为他们承受诸多政治压力,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诚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微发布消息称,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受到中欧各界的质疑与反对,然而在2024年10月29日,欧委会依旧颁布了“对原产于中国新型纯电动乘用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实施条例。该条例决定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7.8% - 35.3%的额外反补贴税,并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开始实施。这一最终裁决结果缺乏客观性,对中国汽车企业极为不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明确表示不认同且无法接受。
欧盟的决策会给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并且对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一定影响。那么,中方策略的转变会有怎样的效应呢?冯德莱恩的举措是否能够改变当前的中欧经贸关系呢?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我们深信,只要双方保持理性,遵循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对话,就必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都在不断提高。kaiyun中国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