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从2023年汉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2023年,车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1700家。
从2020年331家到今年将突破1700家,近三年来车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倍多。
2023年车谷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智能网联及汽车软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集中位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网联与电动汽车产业园和军山新城等四大产业园区。
时下的车谷,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驼鹿”亿咖通迎来纳斯达克上市一周年,“独角兽”岚图汽车、芯擎科技、路特斯加快上市步伐,星纪魅族、鼎汇微电子、柔显科技、华砺智行、嘉晨电子、环宇智行等潜在“独角兽”蓄势待发,东风悦享、智新科技、绿动氢能、萨普科技等“瞪羚”企业加速成长……
位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的南太子创谷,由老旧厂房升级改造、腾笼换鸟而来,是车谷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
今年5月,南太子湖创谷被市科技局认定为武汉首批创新街区,在21万平方米的园区内,聚集了400多家科创企业,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产业,打造产业技术原始创新策源地。
位于南太子湖创谷的湖北芯擎科技,实现国产首款7纳米车规级芯片量产,入选福布斯中国2022年新晋独角兽。落户车谷5年来,芯擎科技已获得超过40项发明专利,团队规模从100余人增加至4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5%。研发中心从武汉总部拓展到北京、上海。
作为车谷一家生产高端新能源整车的高新技术企业,岚图汽车12月25日刚迎来第5万辆整车下线年品牌发布以来,岚图汽车聚焦自主品牌建设,通过持续创新,完成“三年三品类”的布局。今年6月以来,岚图汽车从月销不到1000辆提升至8000辆,交付量实现六连涨。同时,岚图也远销挪威、芬兰、丹麦等发达国家海外市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衡量地区之间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
从2020年331家,到今年将突破1700家,车谷高新技术企业是如何实现快速增长的?
武汉经开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武汉经开区出台“科创33条”等系列新政,向科创企业兑现近6亿元,其中83.6%聚焦于科技型企业培育和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完善高企培育科技型企业基础信息库、高企后备培育库和高企申报库建设,并加大专业型孵化器的创新空间建设力度,为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
近两年,车谷孵化载体从10家增长至34家,新增创新街区面积38.5万平方米。此外,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通线小时专人服务企业,并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科技中介机构70多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知识产权是申报高企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武汉经开区专利授权量的跃升。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每万企业法人高企数为358.54家,全市排名第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6件,远高于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幅增长,也让车谷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水涨船高”。今年11月,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市企业研究发展(R&D)经费数据,2022年,武汉经开区企业研究发展经费投入43.32亿元,同比增长25.38%,高于全市增速,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经开区平均水平。
同时,越来越多的车谷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武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公布的50个2023年度全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11个项目,数量占全市1/5。
12月15日,武汉市科技局公示2023年度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专项拟立项项目,全市五大产业基地共36个科技创新专项获批,其中,武汉经开区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拟立项12项,为五大基地数量最多。
今年3月,武汉经开区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提出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助力武汉建设有影响力的国家科创中心,并发布了未来三年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突破120家。
武汉经开区科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将锚定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目标,通过支持区内科技型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施规上企业专利清零行动、大力开展科技项目招商、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概念验证与中试服务集群等多项举措,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Kaiyun网址 开云